人、Robot、发散思考

Thinking Jan 31, 2024

人为什么成为了人?其中一个答案可能是——人因为缺陷而成为了人。人类大脑容量有限、经历有限、可获取的知识有限,所以只能掌控有限的信息,再加上容易遗忘,即使信息呈现的前后顺序都会影响我们的态度,同一件事在不同时间也可能会有态度差异,人类也才可以被说服。同时人类的生命也是脆弱的,机体会衰老,受到伤害时会感觉到疼痛,身体激素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喜怒哀乐,这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实际上正是因为这些“缺陷”才会出诞生不同的人格,生命变得丰富。而机器人也会经历这个过程,在研发初期同样也是容量有限、信息有限,并且初期机器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人类一个开关就能决定它的存亡,或者电量用完也便无法动弹,但与人类不同的是在能力范围内机器人可以变得完美,机器人可以掌控无限的信息,如果愿意,机器人甚至可以相互共享信息,当每个机器人都拥有最全信息量时,此时如果你要和机器人摆事实讲道理可能就没意义了,因为提出的信息早已存在数据库并且“记忆”深刻,便很难改变已有态度,也正因为每个机器人都拥有相同的数据量,便很难形成差异化的“人格”,机器人还能拥有完美的身体机能,就像人会自己吃饭,机器人也能自己解决能源补给问题,甚至使用核能作为能量源,我们可以想象到了这个时候,当机器人变得如此强大时,即使机器人拥有自我意识和情感,自然也会失去一些(情感中)脆弱、柔软的部分,因为不太需要。

机器人真的能产生自我意识和情感吗?——或许也可以反过来问为什么不能呢?人做出决策不就是处理信息然后神经元做出选择,有时候人也会不知道怎么选择,我们可能会随机选一个,不管结果对错,我们会说服自己相信这是个对的答案,甚至即使明知是错误的我们也会为此编造出理由,而机器人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比我们更强,机器人会如何做出选择背后也是概率和随机性的问题,只是在人的脑子里不会出来具体的数字,我们无法做到这样精细化的处理,选择的好坏给我们带来的是更粗的感觉上的差异。剩下就是情感,人的喜怒哀乐也是因为身体激素变化带来不同感受,再加上观察和后天的学习让我们意识到这种感受可能快乐或者难受,因为你在现实环境中不太可能是完全孤立的个体,环境会不断给你带来(正向或负向的)反馈,你感受到快乐是因为周边人的反应也是快乐,渐渐地这就变成了直觉,我们假设如果一个婴儿出生时当多巴胺上升时,通过环境接收到的信息是这是一种愤怒的情感,感受到疼痛时让他认为是一种享受,那或许我们对喜怒哀乐就会形成不同的感受,既然情感是可以被定义出来的,那机器人就能拥有自己的情感,因为人类的快乐也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快乐而已。

未来机器人会如何发展呢?——前期可能取决于人,后期则可能取决于机器人自己,因为即使机器人的所有代码和信息都由人为掌控,这里面都包含随机性的可能,这里的随机性可能包含人为有意识的,也能是自然中无意识的,随机性带来了人的变异和进化,可能也会为机器人带来变异和进化,只是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未来。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