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动机与目标、股市长线法宝、关键冲突

Learning Oct 5, 2019

《成功,动机与目标》

写下一件你最近因缺少动力或诱惑太多而无法实现的事。可以是任何事:无法戒掉甜点、不能按时回复重要的电子邮件等。 现在,写出你想做这件事的原因。你的个人目的是什么?这样做能帮助你得到什么?你如何受益? 下次当你尝试做这件事时,停下来想想你刚刚总结的原因。不断重复,直到它成为习惯为止。(习惯成自然。任何简单的行为都能变成习惯,做起来易如反掌——只要你肯坚持。) 如何运用“是什么”模式思考 写出一件你想做,而且是特别复杂、困难或者生疏的事。也许你想建立一个网站但不会用电脑,又或许你想开创新的事业。 现在,写下第一步你需要做什么。迈向那个目标必做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下次当你尝试做这件事时,停下想想下一步具体是什么,然后专注于那个行动。你也会养成这个习惯的。

☆目标具体化。树立目标时,越具体越好。“减掉5磅”是比“减点儿肥”更好的目标,因为它能清楚地让你知道成功的样子。知道具体要做到什么能使你自始至终保持动力。避免“做到最好”这类的目标——它们太模糊,所以起不到真正的励志作用。 ☆目标困难化。把目标在可行的基础上设立得难一点也很重要。你需要用高标准挑战自己,因为挑战能激发斗志——但与此同时要避免“不可能的任务”。要记得如果标准设置得太低,你虽能达到但不太可能超越——大多数人达到最初目标后就松懈了。没人会在设定减5磅肉的目标下最终减掉20磅。 ☆“为什么”或“是什么”。目标可以被理解为较抽象的“为什么”做这件事,或比较具体的——行动“是什么”。比如说,清理衣柜里的一团混乱可以被理解为“整理出条理”(为什么)或者“扔掉不穿的衣服”(是什么)。当你想得到更多精力和动力或避免诱惑时,请用“为什么”方式思考。当你在做一件困难、生疏或耗时间的事时,请用“是什么”方式思考。 ☆请考虑价值和可行性。记住当我们想象较远期的计划时,我们都更倾向于用“为什么”式思考。这就让我们太过重视目标诱人的部分(比如去迪斯尼乐园将会多好玩),而太少考虑可行性(我怎么付得起这趟旅行的钱)。另一方面,我们又自然而然地用“是什么”来考虑近期目标,这样就容易太注重于实际操作而没有充分体会到生活要带给我们的东西。最佳的目标往往是在人们权衡“合意度”和“可行度”之后做出的没有偏见的选择。 ☆正面思考但不要轻敌。当你树立目标时,请尽管正面、积极地想象目标的实现,相信自己成事的能力对保持动力有极大的帮助。但无论你做什么,别低估了成功之路的艰辛,大多数值得奋斗的目标都需要时间、规划、努力和毅力来实现,想象着能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只会让你在未来的路上措手不及。轻敌是失败的配方。 ☆运用心理对照法制定目标。当你在考虑制定新目标时,一定要同时想到成功的情景和路上的障碍。这种心理对照不仅能帮助你对目标的采用做出正确的决定,还能自然地启动你的动力系统,使你最大限度地致力于想要实现的目标。

☆懂得什么影响你。如果你想做出更好的目标选择,懂得是什么在暗中影响着你做这样或那样的选择,这样会对你有益。跟自己摊牌、分析对与错,如果有必要,试图去削减某种影响。 ☆懂得如何判断自己的能力。我们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身能力的信念。如果你习惯性地对某些极具吸引力的目标说不,就该问问为什么了。你对自己的信念有多确定?是否还有其他看待问题的方式? ☆拥抱改变的机会。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目标是重要的,而相信自己可以获取这种能力也同样重要。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智力、个性和体质是固定不变的——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无法提高。这些“实体”信念使人把精力集中放在试图证明自己的目标上,而忽略了发展和成长。好在几十年的调查研究证明这种信念是完全错误的。持“渐进论”者则相信我们的各种特征是可以逐渐改变的。这个理论是被科学证明所支持的。所以假如你相信自己某方面无法改变,而这种信念又左右着你一生中对目标的选择,那么是时候抛开这个观点了。去相信自己能够改变,这个(正确的)信仰能让你做出更好的选择,发挥更大的潜力。 ☆营造正确的环境。另一个影响目标的因素是环境,而环境往往对潜意识产生着影响。我们读到的字眼、看到的物件、打交道的人——我们所接触的万物无不触发着潜意识对目标的追求。榜样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目标感染”鼓舞着我们。换言之,我们会采纳他人追求的目标——在我们认同的前提下。 ☆利用触发点进入潜意识。若想保持动力,让你的环境里充满提示和触发点。它们能使你的潜意识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工作,即便你的有意识思维已被其他事情占领。

《股市长线法宝》

股票市场与商品及石油价格之间的正相关性,与美国长期国债及美元之间的负相关性,产生了这样一个术语:风险追逐/风险规避(risk-on/risk-off)市场。如果投资者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买入股票,做多期货,同时卖出美元与长期国债,我们称这一市场为风险追逐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市场中,股票与商品的价格将上涨,而美国长期债券的价格与美元将下跌。风险规避的市场则与此相反,在这样一个市场中,投资者受利空消息的驱使下买入美国国债及美元,做空商品及股票。在这两种情况下,黄金价格涨跌互现。

各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并不稳定。股票价格与国债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尤其如此,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二者间的相关性不是为负,而是正值。这是因为,通货膨胀是经济在这些年里面临的主要威胁,而低通胀同时利好股票与债券。当通货膨胀不再是一种威胁,私营企业的金融稳定性成为一个问题时,国债确立了其“避风港”的地位,它与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也就由正转负。

通过长期分析总结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没有哪种资产可以长期脱离其基本价值。当科技股泡沫破灭,金融体系崩盘时,股票投资者得到了惩罚。当全球中央银行所创造的流动性最终转化为强劲的经济增长及高通货膨胀时,债券持有人也很有可能重蹈覆辙。

一直到2070年以前,非洲都将占全球经济的很小一部分,然后它将开始快速增长,到21世纪末,非洲GDP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将达到14%,与中国的经济总量相同。用来预测非洲经济增长的假设非常保守,可能低估了非洲在21世纪下半叶的重要性。正如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及印度在10年之后的表现一样,我们很难确定一个欠发达经济能否起飞、何时起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假设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增长率为5%,这一增长率高于发达国家,但远低于亚洲国家已实现的增长率。由于非洲的人口在21世纪末预计将占全球人口的1/3(我们假设非洲的生育率在此期间将会出现显著下降),如果能够实现快速增长,非洲将很有可能取代亚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者。

历史的教训是:股票市场的繁荣离不开流动性与宽松的信贷环境,而中央银行任意提供流动性的能力对股票价值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年半以后,美国步英国的后尘,也放弃了金本位制,最终,全世界各国均实施了纸币本位制度。尽管纸币本位制度存在着诱发通货膨胀的倾向,但世界仍然很快就适应了这种新的货币制度,而股票市场也因该政策给予决策者的灵活性而得到极大的好处。

金融市场对经济数据发布的反应不是随机的,而是可以通过经济分析预测得到的。强劲的经济增长必然会提高利率,但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这在经济扩张期的末期尤其如此,因为利率的上升与公司利润上涨之间存在博弈关系。高通货膨胀率对股票与债券都是利空消息。中央银行的扩张性政策绝对利好股票,历史上的几次大牛市大多都有中央银行扩张性政策的影子。

我们已经对技术分析规则进行了全方位的检验,所使用的数据涵盖了美国两大交易所自20世纪初以来的全部股价数据。结果一目了然:我们无法使用股价的历史走势来预测其未来的变化方向。股票市场的运行并无任何轨迹可寻。图表分析法的核心理念完全是谬误,如果投资者按照这一理念买卖股票,除了不断支付向经纪人支付更多的佣金之外,他们将一无所获。尽管这种观点曾得到所有学院派经济学家一边倒的支持,但如今已是时过境迁。最近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成果表明,我们可以用200日移动平均线或短期股价动量指标等简单交易规则来增加投资者的收益。

在制定投资策略时,日历异象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我们不保证一定能获得与异象有关的收益,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这些异象的存在,有些异象的程度有所减弱,而有些则完全消失了。还有一些日历异象完全逆转,像股票在每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及星期一与星期五的收益率情况即是如此。但有些日历异象(如股票在每月月初的高收益率及9月的低收益率等)依然存在。 要想利用这些日历异象进行投资,投资者需要频繁地进行买卖交易,这会产生较多的交易成本及资本利得税(除非投资者使用免税基金进行交易)。不管怎样,如果投资者已经决定买卖股票但还没有确定合适的买卖时机,他们或许应该在交易时考虑一下这些日历异象。

当人们忽略与自己世界观不相符的消息,就会产生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失调指的是,在遇到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证据,或者当我们的能力及行为没有自认的那么好时,我们由此产生的不安之感。我们有一种将这种不安的感觉最小化的倾向,这让我们难以意识到自己的过度自信。

在基本加权型指数中,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上涨而公司盈利之类的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则股票会被出售,直到指数中的股票价值回归到原有水平。反之,如果一只股票因基本面之外的原因而下跌,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会购进股票,这同样会使股票价值回归到原有水平。这种买卖方式通常每年发生一次,也称基本加权型指数的再平衡(rebalancing)。

投资者的情绪波动经常使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人们很难在所有人都看多时经受住买入股票的诱惑,也难以在所有人都看空时抑制住卖出的冲动。因此,在股市整体氛围的包围下,投资者很难做到心如止水,但许多频繁交易的投资者的收益往往不佳。

《关键冲突: 如何把人际关系危机转化为合作共赢》

通过分析和问题相关的所有可能的影响力因素,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还原事件真相。

·梳理头绪:这是关键冲突解决模型的第二步,出现在正式应对问题之前。在面对关键冲突时,切记不要根据一知半解的信息自以为是地虚构事件发生过程,这样会形成非常不利的问题解决氛围。为避免这种可怕的错误,你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感受,了解事情的确切经过。

·还原真相:假设自己是事件中的当事人,扪心自问一个充满理性、神智健全的正常人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错误行为。

·分析六种影响力:从自我、他人和外部条件三个方面入手,探寻它们在动机和能力这两个角度对人们保持承诺行为造成的影响。

·在动机的基础上分析他人影响:你身边的人是否赞扬和支持希望看到的行为,反对不希望看到的行为?奖励机制是否有效?如果人们做到了应做之事,他们会得到奖励还是惩罚?

·不要忽视能力的影响:对方是否具备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你分配的任务是他们的工作强项还是弱项?行为者身边的人对他们造成的影响是帮助还是阻碍?行为者周围的外部环境为他们提供的是沟通作用还是障碍作用?

描述表现差异 为保证能在关键冲突刚启动时建立正确的讨论气氛,切记不要鲁莽行事。不要贸然指责、情绪失控、点名道姓,失去解决问题的有利局面。与此相反,你应当做的是描述行为表现的差异。具体做法是: 创造安全开场; 向对方描述你的看法; 以一个问题结束开场白。

问题的关键 我们发现,每一次冲突的成功化解,都是以安全感为前提和基础的。当对方感到忧虑紧张,感到失去安全感时,你讲的一切都是徒劳无益的;相反,如果你能创建安全感,就能和任何人谈论任何问题,其中自然包括对方违反承诺的问题。

当出现下列两种情况时,人们会感到缺乏安全感: (1)你没有把他们当做平等的对象看待(你的言行没有体现出相互尊重); (2)你不关心他们的目标(你的言行没有体现出共同目的)。 当对方感觉到你把他们当做平等的对象看待,而且关心他们的利益时,便会为你提供意想不到的合作便利,愿意倾听你说的一切内容。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要学会建立共同点,让对方知道你的目的非常单纯,即解决问题,想让事情变得对双方更有利。也就是说,你必须关注对双方来说都很重要的目标,而不是只顾自己不顾对方的目标,这种做法就是建立共同目的。 例如: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花几分钟和你讨论一下上次我们一起做决定的问题。我的目的是想找到一种方法,让我们在决策过程中都能感到愉快舒适的方法。” “我想给你提供一些反馈,我觉得这些反馈能让你的会议变得更有成果。(添加对比)我并不觉得这是很大的问题,不过如果你能做一些小小改变的话,我想事情会变得顺利很多。”

学会在安全氛围中应对问题。千万不能抛出想当然的结论或尖锐的指责(这些行为都会让对方感到失去安全感),正确的做法是描述表现差异的事实。接下来,我们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以此为基础判断应该从哪个角度(动机、能力或两者兼而有之)入手让对方做出改变。

当你和对方共同探索问题时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对方往往得不到正确的激励,你也不太清楚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或许,对方知道正确的激励方法,但不愿告诉你。无论是哪种情况,你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缺乏行为动机,必须从自我、他人和外部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确定是哪种影响力因素导致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分析影响力因素时,你只需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即可:这项(分配给对方的)工作是否很难做?是否是高度重复性,令人讨厌和不适的工作?这些是不是你自己不愿去做的原因?其他人是否鼓励你不用去做这件工作?最后,这项工作是否和其他人可获得奖励的任务目标相违背? 我们之所以要探寻这些结果,目的是为了找到对方缺乏行为动机的问题在哪里。如果对这个问题你无法马上得到清晰的答案,那就需要花点工夫去查个究竟。一旦了解了影响对方行为的因素,你必须决定是否希望他们继续这种行为。(你也可能改变自己的观点。)如果你认为这项工作仍是必要的,就需要借助前面谈到的各种方法组合,向对方说明潜在的行为结果。 当你和对方对任务优先级的看法不同时 如果对方不重视你安排的任务,把它们丢到最后去做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并不是不去做你分配的任务,只是你的任务不是他们的当务之急。他们这样做可能有多种原因,或许是突然接到了其他工作,或许是对方喜欢先完成其他任务,或许那个让你失望的员工忘记了你安排的任务,或者是不清楚为什么要完成这样的工作。可能性更大的原因是,或许他们心存侥幸,认为浑水摸鱼可以蒙混过关。因此,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忘记你安排的任务,想看看结果会发生什么事情。 无论出于哪种原因,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知道自己有任务在肩,但却选择了消极怠工。老实说,很多情况下他们其实早就知道这样做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因此,向他们解释某些工作非做不可的原因不同于向并不清楚结果的员工说明情况。换句话说,面对这种情形,你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提醒对方任务的重要性,但又不能批评他们的不作为。

吸引对方参与解决问题的原因在于,这样可以让他们认为最终的解决方案是自己想到的,因此会在执行过程中非常自信,加倍努力。

询问对方的观点,等待他们提出最佳方案,然后在必要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看法。

简化问题 我们已经成功地描述了对方的行为差异,现在开始倾听对方的陈述,以便判断错误行为的出现到底是动机问题还是能力问题所致。在本章中,我们探讨的是影响力模型中的能力部分。当对方缺乏行动能力时,我们的任务是帮助他们简化问题。

·在面对能力障碍时,你应当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可能,把令人讨厌的工作变得不那么讨厌。简而言之,当对方遇到能力障碍时,你必须学会简化问题。

·共同寻找根本原因。注意不要急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你应当鼓励对方参与对话,共同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你必须询问对方的观点,牢记这样一个重要问题:“你觉得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对方无法确定所有的问题原因时,你必须和对方共同寻找潜在的影响力因素,其中包括个人、他人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牢记影响力模型。必要的时候,你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告诉对方可能有哪些潜在的障碍,以此方式推动共同探索过程。

·找到问题原因,解决能力障碍之后,别忘了提“事后问题”。帮助对方获得行为能力之后,你必须检查他们是否具备完成任务所需的动机。换句话说,知道他们能够完成任务并不代表他们愿意完成任务。

制订行动计划和后续检查方案 简而言之,这一步的目的就是要明确何人、何时、何事等要素,然后加以跟踪检查以确保对方会遵守承诺。这是一个简单有效的技巧,用于提醒我们定期检查对方的行为表现。在制订计划和检查方案的过程中,你必须确认没有遗漏任何细节或可能出现的障碍。

灵活关注 在应对关键冲突时,如果遇到突发性问题,不要漫无目的。你应当做出选择是否需要改变话题,解决新出现的问题。为此,你必须衡量新问题的重要性,如果它更为严重,更为紧迫,那就必须先解决掉;如果不是,那就坚持讨论原来的问题,不要被对方转移视线。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