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写给刚入门的产品经理

Thinking Mar 13, 2021

如果你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甚至第一次做产品实习,对于未来可能有着些许迷茫,不知道怎么能做好一个产品工作,或者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产品经理,没关系,带着迷茫前进,不要怕出错,在这条路上我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让你更快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首先想说的是,只要你有足够的热情,对于做好一款产品有足够强烈的欲望,并且愿意付出行动去努力,你可以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全栈PM,下面是给到的一些建议。

怎么做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可以理解成是一个寻找最优解的过程,你需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挑剔的用户,想象不同用户、不同场景下的真实诉求,伴随着矛盾、取舍、博弈,这时候产品的好坏往往就取决于你的决策能力,做不做,怎么做,基于场景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并且让它展现在观众面前。对于场景能考虑的多全面多深入,而对于表达又是否能从无数种表达中找到最合适的表达方式,这个决策能力就体现产品能力的区别。需要有意识的去培养你的软硬实力,软实力更多体现是你的产品思维和决策,硬实力则是将你思考的东西落地的能力。

软实力

为了找到最优解,脑子里要有货,不可能凭空生成,可以在生活中通过主动学习的方式不断积累,有了足够积累逐渐培养成直觉,对于直觉的培养给三点建议:

一、多想——看到一款好产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什么利弊,通过结果去想象和还原当时的用户场景和决策过程,这样的话在你的脑海中已经模拟了一遍产品设计的过程;除此之外,对产品设计保持热情,如果你遇到一个难点,可以试着走路、吃饭、洗澡甚至睡觉都持续思考,有时候灵感就来自于不经意间;

二、多看——见多则识广,培养自己的美感和设计思维,你不仅仅需要是一名产品设计师,还需要是半个UI/UE 设计师,下面两个网站可以每天都去看看,可以筛选偏功能设计的作品针对性学习;
Pinterest:https://www.pinterest.com/
Dribble:https://dribbble.com/

三、多记——有主动积累的意识,看到好的设计截个图或者保存下来,相应的,在需要的时候这些都会化作解决方案浮现在你的脑海中,为你打开思路,帮助你更快找到最优解;

硬实力

设计产品就像做一道菜,厨师的好坏除了本身对于食材的理解和烹饪的把控之外,工具的熟练度也很重要,比如产品原型设计就体现了你对工具的熟练度,有好的想法但是无法传递,或者工具使用不熟练效率低下,结果都不会令人满意,要提升产品思维落地的能力,建议以下几点:

一、模仿——如果你刚刚起步那么建议你首先去做的是模仿和拆解,一个再复杂的功能模块都是由基本的元素组成,通过对形状、大小、颜色、布局的把控就能得到一个高质量的设计图,对于工具的使用不需要做到UI设计师的游刃有余,但是需要熟悉基本操作,并且有个好学且愿意动手尝试的心,你会发现一个高保真原型不是那么难,如何画一个高保真原型会在下一篇「产品的进阶」中详细展开。

2、欲望——希望强调的是,产品最重要的永远不是你能画多保真的原型,更重要的是你的产品思维和对极致的“欲望”,在一个错误方向上得到的产品设计不管多么保真都是没有价值的,避免本末倒置。而对极致的“欲望”程度决定了你的行动和标准,只有你的欲望足够强烈的时候,你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付诸行动。就个人来说,对自己的要求是希望能做到产品设计的全局思维,产品的完整体验除了需要关注逻辑外还与视觉交互的合理性紧密相关,每个功能会不断尝试,直到自己先满意,而不是认为交互体验直接交给UI/UE就行,如果你在产品设计时能充分考虑各种交互体验问题,这样在后续的UI/UE设计时都能有一定的加速。

3、检索——在产品设计中当遇到自己的想法不知道怎么表达时,请充分利用检索的能力,举个简单例子,在一个项目中涉及到图片列表,需要考虑不同类型图片的预览效果,有横图、竖图等等,一般来说原型我们都会给到最左边的样式,这也是很多线上产品的展示方式,UI也往往会选择这种样式给出,但是这种生硬的展示效果让人很不舒服,所以希望能进一步优化,这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加上毛玻璃的效果,并且带上一定的圆角更柔和,在此之前我也不知道如何做毛玻璃,但只需要利用Google检索往往很容易找到想要的答案,当你带着右边的效果图和UI沟通时也有着更强说服力,这样的case你会遇到很多,有想法但是工具用的不熟练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这都没关系,学会检索能帮你解决大部分问题,这是真正授己以渔的方式;

对结果负责

完成产品设计只是第一步,不要满足于一个好的方案产出,你需要对上线的结果负责,当完成开发后实现结果是否符合预期需要你做严格把控,保持高标准,并且培养自己的细节把控能力,或者说是敏锐度,当某个功能不在理想状态时能你察觉出异常的部分,这也是需要培养的直觉之一,足够细致的话还能炼成“像素眼”。

简而言之,以上从软实力上不断培养自己的产品决策能力,形成一定的产品直觉,在做一个产品时,结合场景脑海中能浮现出多套方案,能感受出体验上的利弊,在博弈中做出决策,找到最优解,然后有一定的工具熟练度,不要让工具影响你的思维表达,最后就是对结果负责。这些每个人都能做到,有三个成语能很好总结——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勤能补拙。

产品方法论的形成

以上更偏具体执行上如何去入门做好产品设计,除此之外需要逐渐形成自己的产品方法,也可以理解成思考行动的方式和框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产品风格。下面可以结合个人经验给到一定的参考。

在做一个产品之前,我习惯于先了解全局,再去考虑细节,不管你是做一个完整的产品,或是产品下的某个垂直项目,如果没有全局思考而是做一步算一步,就容易出现不知道优先级和目标,盲目行动,甚至推倒重来的问题。接下来可以结合个人经验做些说明。

过去我做了很多中台建设,经历了若干个从0搭建的中台项目,而在做那些产品的时候我也是从0经验开始,一些技术型项目过去几乎没有任何了解甚至都没听过,那么怎么去建设一个没有任何认知的产品,从不清晰到清晰,再到逐步成为某方向的专家,这个过程也是一步步摸索过来,也会想如果更快找到方法,能进一步加速这个过程。

接下来就进入主题,如果你刚接手一个项目,还没有清晰的构建思路可以尝试按下面路径去推进,需要提醒的是结合项目的复杂度,并不是一定要严格按以下完整的路径,一些简单的项目可能直接跳过一些步骤。

第一步:补齐认知
对产品或项目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这是做好产品设计的基础,当接手一个新的项目时,可以先用尽一切方法,补齐自己的认知,比如过去我在推进一个技术型项目时,最初我对那个方向的建设没有任何概念,而且是非常重技术驱动的方向,所以在正式开始这个方向之前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信息,比如找了一些相关技术的书以及所有能找到的竞品,一般来说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广,可以通过书籍、头条的文章搜索、Google检索、竞品、如果是国外竞品还能通过youtube找到一些培训视频等等,很多渠道都能挖掘信息。

在补齐认知的这个过程可以是发散、由点到面的,重点是理清楚相互之间的逻辑,知道产品是服务于谁、并且是否存在用户分层、基于什么场景、又解决什么问题,并且尽可能找到关联的关系,举个简单例子,如果你要改手机的形状那么相关配件和手机壳生产商都会受到关联,找到关联不断往外辐射到相关场景,形成全景的认知,这样才能确保设计产品时能洞察全局。

第二步:全局思考
当认知补齐后,建议不要直接进入产品设计,而是能从全局视角先规划好这个方向的完整框架,可以尝试画框架图,按重点方向定义好大的框架,每个方向再细化出重点模块。同时随着你在思考全局的过程,你的认知也会不断完善,规划也会越来越完整。

第三步:定义优先级
当对产品或项目有了全局框架后就需要开始定义优先级,问自己几个问题,当前这个项目最基础、必须要有的功能有哪些?最需要解决的痛点是什么?哪些模块是属于中长期建设的目标?哪些模块又是属于可以超出用户预期让用户兴奋的亮点功能?当有了这些思考之后就能初步定义好优先级,优先解决最基础最痛的点,中间搭配一些超用户预期的功能,会有助于功能推广,当优先级确定之后就可以制定半年到一年的Timeline或者Roadmap,明确好中长期节奏;

第四步:问题拆解
优先级明确后接下来就需要进入最高优模块的产品设计了,需要开始细化对应模块要做的事情,先从拆解问题开始,多问自己为什么,知道这个版块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主功能),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排坑),在一些环节上是否有潜在痛点或者优化空间(考虑细节体验,挖掘隐藏需求,找到超出用户预期的点)。

有几个方式可以帮助更好的了解问题:
方式1——竞品调研,这个调研不是为了了解竞品功能怎么设计,而是思考为什么有这个功能,并且还原功能解决的问题场景,发现问题这才是本源,然后你就能进一步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了解问题根本,而不是照抄,对场景或者问题了解的越清楚越透彻,越能帮助去思考如何设计,同时你在做第二步全局规划的时候,如果对应方向上有成熟的竞品可供参考,通过拆解竞品去抽象大的模块,这对定义自己框架也会有帮助;

方式2——用户调研,通过调研实际用户去了解用户的痛点和操作的问题,调研过程需要做好用户分层,去挖掘不同类型、不同场景的用户差异,并且做适当验证,通过看一些用户调研的示例可以有一定的参考;

第五步:开始尝试
以上都完成后,对于重点模块要解决的问题和交互的流程都会比较清楚了,过程中脑海中已经开始构建产品,接下来就是进入尝试,我一般不会急着去补充产品逻辑,而是先从原型入手,所谓所见即所得,一个好的产品设计应该让用户看到就能知道是做什么的以及怎么做,去思考操作的全流程,以及每一步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所有优化都体现在原型中,当产品设计完成后就会照着原型开始补充详细逻辑,这就是我的产品设计过程;

其实在最初工作的时候往往都是凭着直觉行动,没有完整规划,更多是发现最痛的点然后一步步推进解决,但是这不是成熟的方式,良好的直觉判断加上全局的思考和有节奏的规划,这才是完美的组合。

项目管理中的一些建议

这个模块这里不是想告诉你如何做项目管理甘特图,而是希望对于日常的项目管理过程容易踩的坑,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建议:

1、做好项目优先级管理,并且提升并行处理能力,实际工作中,可能会被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包围,感觉一天都很忙,但是回过头不知道做了什么,其实就是没做好项目优先级的管理,你需要有一个TODO list,记录好所有重要的事件,并且设定好优先级,这样才能避免遗漏并且有序进行,有很多工具可选,比如我用的是思维导图,只要能很好区分优先级就行,不需要太复杂;

2、在刚进入职场往往会做很多偏执行的工作,做的需求可能比较零散,这时候可以试着由点抽象成面,成体系的去规划和推进,需要主动思考,而不是一直等着被分配,也能逐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

3、暴露问题,不要试着一个人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有些问题你决策不了或者解决不了,及时暴露和上升问题,才能让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如果一直犹豫和拖延很容易让问题失控;

4、有owner意识,对你的产品和用户负责,即使有些问题不是你能解决的,也发挥好信息传递和推动作用;

5、项目管理及合作中鼓励群沟通,确保信息互通;

6、如果合作中存在矛盾,试着解决矛盾,而不要任由矛盾发酵,同时提醒,【怼】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7、如果负责比较完整的产品,能落地一个Onepage,包括为什么做、怎么做、有什么难点、需要什么支持等等,规划Onepage时能帮助你更系统思考形成更好理解,同时在跨业务合作中也能帮你更好完成项目价值和规划传递;

关于发展

很多同学都会关心在所在公司发展怎么样,或者怎么才能更好的发展,其实在职场上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能掌控的只有自己,能力和产出才是硬实力,但有一些点是可以关注的,做好了能帮助更好发展。

1、提升能力,创造价值,用结果来证明自己,不要专注在自己做了多少事情,而是关心做的这些事是否做好、并且带来什么价值,职场不看苦劳;

2、关注价值传递,在职场上你不是一个人,你会有合作方、上级、下属,把事情做好只完成了一半,还需要把好传递给大家,你的相关方才能充分理解对你的投入是有价值的,这才是把事情做完;

3、拔高视角看问题,不做向上管理,但是做到向上思考,在团队合作中考虑你的协作方需要什么,你的leader需要什么,你leader的leader又需要什么,甚至这个大方向、公司需要什么,这样你的视角会更广;

4、拥抱变化,不仅仅是业务的变化,包括你对职场的理解,对于刚进入职场的同学初期更加会感觉哪哪都不对劲,也会觉得职场不像自己理想的那样,工作中有时候会感觉委屈,这也许是进入职场的必经之路,可以感受这个过程不断总结、反思、然后提升,别一直想着通过离开的方式来逃避,现实中的机遇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有时候需要的是坚持;

5、团队合作中关注他人感受,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如果心存感激请表达出来,做得好的适当鼓励,同时没有人是完美的,不足的地方相互理解和包容,更不要做工作中的“垃圾车”持续向外传递负面情绪,这会让人看起来很不专业,工作中有情绪很正常如果消化不了可以找mentor或者leader聊聊,选择成熟的方法解决问题;

6、做好预期同步和管理,并且主动触达,当你的某项工作受leader或者协作者等角色关注时,需要做好预期和进展的同步,不要一直等着被问,也不要回答“正在做”这种不明确的答案,重点是什么时候完成,成熟的方式是明确预期并主动触达,如果一直被推一步走一步那么专业性很容易受到质疑;

最后

以上的内容尽可能提供了一些示例供参考,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帮助刚入门的同学更快找到目标,同时也少走弯路,但修行最终靠的是个人,做到什么程度也取决于你的欲望有多强烈。除此之外,对于刚毕业的同学还会有个适应职场的过程,这个过程会面临着艰难、痛苦,你将不得不蜕变,但是不要迷失,抹去不必要的棱角但保留好的个性,坚持下来提升自己,开始向前奔跑吧。

最后分享一句话共勉:世界上优秀的人很多,想办法让自己成为极致


扩展阅读:
【中篇】产品的进阶
重构类产品方法和经验分享

标签

Great! You've successfully subscribed.
Great! Next, complete checkout for full access.
Welcome back! You've successfully signed in.
Success! Your account is fully activated, you now have access to all content.
冀ICP备15029247号-1 © 2016-2021 mdrea.cn, all rights reserved 梦一座城